财神与福禄寿三星,吉祥艺术背后的故事

财神与福禄寿三星,吉祥艺术背后的故事

否认曾经 2025-02-02 简单报 14 次浏览 0个评论

 艺术因吉祥而变得生活化,生活因吉祥而变得艺术化。

从春节到端午、除夕的岁时节日,到每一个平凡流逝的日子,吉祥艺术带给人幸福与安宁,为生活平添了情趣。虽然,这种对于幸福生活执着的追求是带有功利性目的的,但却情感质朴真切,充满着朝气与活力。在蛇年正月初五“迎财神”之日,澎湃艺术带来关于“财神”与“福禄寿三星”的民间艺术作品,讲述其间的中国民俗故事。

清代财神年画

财神——招财纳福

私有制的出现使财富与金钱成为支撑个人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力量之一,古人也深知对财富与金钱的合理追求并不可耻,而财神也是私有制经济下民间最为重要的神祇之一。财神的兴起极具地方色彩,最初的财神多为随乡而立的乡土小财神,而后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比干、赵公明、关羽等真正意义上的三大财神。

状元分文武,财神也是。“文财神”顾名思义是由文官演化过来的,如比干、范蠡等,也称作“财帛星君”“增福财神”。他们通常容貌富态、五绺长髯,一副文官的打扮,头戴乌纱、身着红袍、手持如意、足蹬元宝,有些则手持“天官赐福”的诏书。“武财神”则是由历史或道教中的武将演化而来,如关公、赵公明。崇文的人家供奉文财神,尚武的人家则供奉武财神,文武之道虽是殊途,但也都有财可发,有仙人庇佑。而不管是文财神还是武财神,都不仅寄托了百姓对财富的渴望,更是表达了百姓对财富的态度和价值取向。财神们是在钱财面前规范世人的道德力量,关公代表了“诚信”,范蠡代表了“智慧”,赵公明和比干则代表了“公正”。

小校场年画《五路财神图》

在民间,最有群众基础和影响力的是赵公明,百姓所奉的财神爷形象很是高大威武,他黑面浓髯、顶盔贯甲、手中执鞭,而且绝不是孤零零的,他的周身一般有聚宝盆、大元宝、珊瑚之类围绕衬托,更显出一种富贵华丽的效果。 文财神之一的比干也是百姓熟知的人物,他是纣王的叔父,为人刚直不阿。彼时纣王荒淫无道,百姓怨声载道、苦不堪言,因此比干也常常劝谏,但纣王对此十分厌恶,妲己也不时加以挑拨,更是令纣王对其怨恨无比。比干总是强谏,不给纣王和妲己留一丝颜面,于是,纣王一日暴怒,对比干说:“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叔父每日皆是圣人的做派,那我倒是要看看是不是这样。”

说罢,纣王便叫人剖开了比干的胸膛,挖出了他的心。比干虽遭此横祸,但也成为了千古传诵的良臣。提起刚直正义、坦荡无私,人们必然会想起比干。而百姓也相信将钱财交由这样的人掌管必定公平可靠,于是比干渐渐被奉为财神。

另一位为大众所熟知的文财神是范蠡。范蠡是因为既善于聚财致富,又乐善好施而被视作财神的。他本是楚国宛邑三户村的普通村民,而后却凭借自己的才能成为了越王勾践最重要的大臣。

他有建国立业的宏韬伟略,在越王最落魄的时候来到了越王的身边倾力相助,辅佐越王励精图治,一雪会稽之耻,最后终成霸业。而最后,范蠡一是不贪图功名利禄,二是洞悉了兔死狗烹的道理,选择功成身退以自保。他虽是不辞而别,但临行前给好友文种留书一封:“高鸟已散,良弓将藏;狡兔已尽,良犬就烹。夫越王为人,长颈鸟喙,鹰视狼步,可与共患难,不可共处乐,子若不去,将害于子。”信中的观点颇有远见,但文种并未听从范蠡的劝告,最终为越王所害。范蠡逃出越国之后,来到了齐国的海滨开荒种地。他勤劳俭朴又善于经营,不过数年便聚财几十万,成了当地最大的富豪。齐王知道范蠡,封他为宰相,但后来,范蠡交还了相印,散尽家财,又带着一家人悄悄离开了。据传,范蠡后来到了山东定陶县,自号陶朱公,专事商业贸易。过了几年,又聚财亿万,成为天下首富,陶朱公也成为了富人的代称。范蠡是淡泊而睿智的政治家,本就受人崇拜尊重;而作为商人,范蠡既经商有方,又乐善好施,也深受人们的喜爱,由此也就渐渐被视作财神。

桃花坞《和合财神》年画

《封神榜》所载的财神是赵公明。他本是道士,在眉山罗浮洞修道,辅佐纣王。姜子牙封神时并非直接封他为财神,而是“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因其司职与财相关,所以民间也就视他为财神了。而元末明初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则说赵公明是终南山人氏,自秦时便开始隐居深山修炼,功成后被玉皇大帝封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供奉的财神尊容颇为凶悍,浑身上下似乎都写着“不好惹”,他们多是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以黑虎为坐骑,因此又多了“黑虎玄坛”之称。这个版本的赵公明更是执掌除瘟剪虐,驱病禳灾。若是冤抑难伸,他便主持公道;若是买卖求财,他也能使人获利。因此,他的本职虽然不是财神,但能使人获利的神力也没有其他神明取代,百姓便将他视为财神了。

武强年画 《增福财神》。

正月初五迎财神是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几乎都有的习惯,这个习俗在明代便十分兴盛了,一直影响到现在,民间至今都有“放鞭炮,财神到”的说法。传说,赵公明虽位列仙班,公正严明,

但是却懒散随意,每年只在正月初五那天走下龙虎玄坛一次,而且也不知道会去哪家。所以家家户户便都在这天起早放鞭炮,焚香献牲,希望能赶在前头把财神迎回自己家。不过,也有人打听到,财神的生日其实是在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便不去赶正月初五的热闹,而是在这天悄悄地备办盛祭,给财神过生日。现在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商家在店里放有或大或小的“财神龛”,在农历七月二十二日忽然摆上四菜一汤便是由于这个缘故。

民间关于财神的年画也是不胜枚举,常见的便有《财神赐福》《招财进宝》《开市大吉》等,除了主角赵公明外,画中一般也会描绘他的四位部下——招宝、纳珍、招财、利市,他们或分立两边,或围绕在赵公明前后。赵公明依然是一身戎装、身骑黑虎,一手执鞭、一手持宝。招宝手捧元宝;纳珍手端聚宝盆;招财手托青龙,有时也会举一串青龙状的铜钱;利市手举一小令旗,上书“宜利和合”。民间也有将赵公明及其四位部下合称为“五路财神”的说法,并且一同祭祀供奉,意在路路通财。

 年画中的《财神像》 

另一位众所周知的武财神便是关圣帝君,即关羽,关云长。 

从陈寿的《三国志》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三国的故事传说至今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而关羽形象则渐渐“出圈”,他逐渐走出了文学、历史等领域,成为一个独特的象征和符号。忠、仁、义、礼、智、信等儒家崇奉的伦理道德无一例外地被附着在关羽的形象上,而融合了这些,关羽自然也便成了一位举世瞩目的正统偶像了。民间对关公的崇拜十分兴盛,他的庙宇也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关公几乎是无所不管,司财只是他的神职之一。此外,关公还能司命禄、佑科举读书、消厄除病、驱魔辟邪、巡查冥司、掌管风雨、庇护商贾。人们如此崇奉关公主要是因为他的忠义,以忠义诚信的关公为财神实际上也是在提醒人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传说中,关羽还管过兵马站,擅长算数,而且为人讲信用、重义气,因此便被生意人尊为守护神,同时也就被视作财神爷了。

关公由此也成为了中国信仰中的一个典型符号了,其庙宇遍及世界各地,只要是华人聚集的地方便会有关公的身影。在中华文化中,关公也远非只是财神、行业神、保护神,经过历代的传承和积淀,关公更被视为象征中华道义和秩序的权威,而由此也在中华儿女的心中牵起一条剪不断的纽带。 

河南安阳木雕— 赵公明

福禄寿三星——吉星高照

福禄寿三星可以说是中国民间最受欢迎的一组吉祥神,俗话说“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他们代表了古人生活最理想的三个方面:幸福、富贵和长寿,体现了传统生活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可以说,人们对福禄寿有多少追求,对三星便有多少喜爱。他们是单纯质朴的民族传统祝福神,洋溢着乡土的气息,给人间带来祥和与喜庆。民间小曲唱道:“福星高坐把福施,禄星送子下祥云;寿星骑鹿送蟠桃,三星高照喜临门。”福星手持如意、衣着华贵,禄星头戴牡丹、笑容满面,寿星一手捧仙桃、一手持龙头拐杖,在祥云瑞气之中,他们来到了人间。

明代福禄寿星君像

在三星中,人们一般以福星为中心,悬置在天上的“福星”被人格化了之后便成了福神,因为“福”的内涵和外延都极其广泛,所以福星在民间也受到了最为广泛的欢迎,福气、福运、运气、幸福等,福星无所不包。《韩非子》中便说:“全寿富贵之谓福。”而民间素有“五福”的说法:“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四曰做好德,五曰老终命。”也有不少人认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便是“五福”。不管五福的具体内容如何,单是一个“福”字,便足以让百姓心向往之。

年画 福寿天官

福神被人民作为偶像崇拜,人民期待福星、福神能给人间带来福祉。然而福神究竟何许人也却不很明晰,历来也有着不同的说法。一般说来,福星便是“三官”中的“天官”,民间也有“天官赐福”的说法,而“三官”又来源于道教,即天官、地官、水官。东汉时期,张陵等人创立了道教,他羽化后,其子子承父业,继续宣传发展道教。他声称,信徒若生病了不必寻医问药,只要他在一张纸上写出病人的姓名,交代上为什么被罚患病,共写三份,分别给天、地、水—给天的埋在山上,给地的埋在平地里,给水的沉入水中,这便是“三官书”,书到病即可除,因为天官能赐福,地官能赦免罪过,水官能帮人摆脱厄运。而“天官赐福”这一说法既朗朗上口,又寓意吉祥,因而广受欢迎,于是天官便被当作降福的福神来祭祀供奉了,“天官赐福”也成为了年画的重要主题。家家户户张贴年画,以求天官带来幸福好运。除了“福神”,天官也被叫作福星、福判。他们的外形都是典型的吏部天官模样,一身朝官装束,身着红色袍服,腰系龙绣玉带,手执大如意,足蹬朝靴,五官端正,剑眉星目,气质稳重威严,但又不失慈祥和善,一副喜颜悦色、雍容华贵的气象。天官的身旁常伴童子,手捧宝瓶,瓶中插玉兰、牡丹,寓意“玉堂富贵”。还有些天官则与众不同,他们笑得更开心些,怀中抱一童子,膝下还伴有四个童子。童子们或捧鲜桃,象征着长寿无量;或捧春梅,象征着喜气洋洋;或捧石榴,象征着子孙满堂;或捧莲花,象征着升官发财;或捧鲤鱼灯,象征着富贵有鱼。

年画 福寿天官

北斗七星中的六颗被合称作文昌官,而其中第六颗星是禄星。司马迁在《史记·天官书》中记载:“曰文昌官: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司禄”顾名思义便是执掌功名利禄,即是禄星。传说中的禄星身份复杂,有人认为他是保佑考生金榜题名的文昌星,有人则认为他原本是身怀绝技的道士,总之,禄星寄托了人们关乎事业前程的方方面面。

清代 福建 《天官赐福春》

进入隋唐时期,由于科举兴起,功名利禄已成为一体两面,而禄星能执掌文运,自然渐渐走红。科举考试使得普通百姓也有了成为“人上人”的机会,然而科举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现实与希望不对等时,不管读没读过书自然都会试图在神灵身上想想法子。于是文昌官里的那颗禄星就不仅闪耀在天边了,更闪耀在人们的心中,时至北宋,禄星更是被称作了文昌星。四川绵阳梓潼县的七曲山文昌大庙,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昌庙,也是天下所有文昌庙的祖庭。七曲山文昌大庙中存有宋代铸就的神像,每尊重达1.2万斤。似乎因为神像有着超乎寻常的“分量”,因此它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被损毁,挨过了刀兵战火,保存至今,而正是这些神像也使今人能有幸一睹千年以前文昌星的庐山真面目。宋代文昌星也是一副朝廷重臣的模样,办事员和童仆们分立左右,更是衬托出他高贵不凡的气度。庙中独占鳌头、蟾宫折桂等吉祥图案几乎俯拾即是,似乎每一处都在衷心地祝你金榜题名。而这里自然也成为历代文人的许愿福地,文昌星于他们而言是守护神,是幸运星。

在明代,禄星继续拓展着业务范围,在民间也被视作送子的神仙,在明初的唱本中就已经出现了“禄星抱子下凡尘”的唱词。民间传说禄神姓张,因此禄星也被称为送子张仙,据《历代神仙通鉴》记载,这位张姓的神仙本是五代时期一位道士,原名张远霄,在青城山修道成仙。他擅长弹弓绝技,百发百中,专门针对那些在人间作乱的妖魔鬼怪,五代至北宋时期,他已经在巴蜀地区小有名气了。张仙送子的故事最早见于北宋的文人笔记,苏洵甚至在《张仙赞》中说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就是张仙托梦送来的。

两兄弟同年参加科举,一同高中进士,因此轰动朝野、名满天下。而送子的张仙自然是功不可没,由此也名声大震。禄星由天边的一颗星星成为执掌勋禄的神仙,能保读书人登科及第,还能给凡人送子,因此也成为了三仙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祭祀禄神的方式和祭祀福神相似,主要是张贴禄神年画。画中除了禄神之外一般还有两位童子,一唤作“天聋”,一唤作“地哑”。传说,科举考试的试题是文昌帝定的,安排一聋一哑两位仙童做助手则是为了试题得以保密,对士人们也公平。执掌功名利禄的神仙除了禄星及由其演变的文昌帝,还有魁星。魁星本是北斗星斗部四星的总称,“魁”本来就意味着第一,因此读书人崇拜魁星也就不足为奇了。魁星的形象直接是根据魁字的字形想象出来的——一个长得像鬼的神仙。而与魁星相关的图画中, 魁星或者用脚踢一只斗,或者手抱一只斗,颇有些行为艺术。还有些图画则是画一只鬼立于鳌头之上,举足起斗,反顾以笔点之,称之为“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清代 河南朱仙镇 《福字长寿仙翁》

司长寿的神明很多,但寿星无疑是影响最大的一位,其原型为星宿,是东方苍龙七宿中的头二宿,即角、亢二宿。郭璞注《尔雅·释天》说,寿星“数起角亢,列宿之长,故曰寿”。因为角宿、亢宿列众星之长,所以主长寿。司马迁《史记·天官书》也记载秦朝一统天下时便在咸阳建造了寿星祠,供奉寿星。

《汉书·礼仪志》记载,汉明帝在一次祭祀寿星仪式中安排了一次特殊的宴会,他广邀天下的古稀老人,只要年满 70岁,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有资格成为汉明帝的座上客。盛宴之后,汉明帝还赠送每位老人一些酒肉谷米和一柄做工精美的手杖,而这也是后来寿星手中持一柄手杖的由来。魏晋之后,寿星身上的政治教化功能被削弱,寿星的手杖也渐渐起了变化,鸠杖渐渐被桃木手杖替代。据说桃木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由此,过去象征着尊贵与特权的手杖就变成了寿星手中长寿吉祥的象征了。明代更是取消了自秦汉以来国家祭祀寿星的制度。寿星的政治色彩被完全革除,开始向民间的怀抱飞奔而去,成为了中国最具世俗品格的神仙。

石雕— 福禄寿三星

提到长寿,自然便会想到养生,而道家养生观念的融入甚至使寿星形象发生了变化,最明显的便是寿星的大脑门。现存最古老的寿星形象可能要数山西永乐宫壁画中的寿星,而在众多神仙之中,寿星无疑是最好辨认的,这正是因为他的大脑门。传说,寿星的出世比哪吒还艰难,他的母亲怀胎九年还不能分娩,十分着急,便问肚子里的孩子:“儿啊,你怎么还不出来?”寿星在娘胎中答道:“家门口的石狮双眼出血的时候,我便要出生了。”这话被隔壁屠夫听了去,于是他便用猪血涂在石狮的双眼中。母亲告诉寿星时候到了,他便忙从母亲的腋下钻了出来,因为出生时依然未足年份,所以他的头便长而隆起了。寿星母亲超乎寻常的怀胎时间也预示着寿星生命长度的非同一般,由此可以给人带来长寿。

河北民间剪纸  骑鹿寿星石雕

定型了的福禄寿三星形象自明代开始便广泛流行开来,被用于绘画、建筑、家具,尤其是年画上。最典型的福禄寿三星年画便是福星居中,禄星在右,寿星列左,这样的年画在过去更是常常被悬挂在中堂之中。

《吉祥如意——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民俗故事》书封

注:本文文字部分摘自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吉祥如意——你所不知道的中国民俗故事》,作者尹笑非,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上海市非遗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嵇晗,华东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生。

转载请注明来自创新模拟,本文标题:《财神与福禄寿三星,吉祥艺术背后的故事》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Top
网站统计代码